次张行中见寄韵

巧言如簧自口出,含沙射影过于蜮。
不思黄鸟嘤其鸣,返效青蝇白者黑。
自非蟠根别利器,真以委形同槁木。
偶然得集类武陵,率尔成章道长吉。
策足便可登要津,高举惟须振六翮。
文从字顺乃立言,意会神交岂容默。
跃冶每怪不祥金,剖璞姑怜三献玉。
寂寥颇若大音希,浑厚真如元气毓。
追逐还能到李杜,压倒何须论元白。
悦理自信犹悦刍,好德谁能如好色。
六义端因诗序知,千虑却同愚者得。
会当载酒过子云,况有候芭作玄足。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和直白的语言,批评了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真诚、高尚品德的追求。

开头几句讽刺那些花言巧语、背后中伤别人的人——他们像毒虫一样暗中伤人,却不愿像黄莺那样真诚地鸣叫,反而像苍蝇一样颠倒黑白。作者认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蟠根别利器”),人就会像枯木一样毫无生气。

中间部分提到,写文章要通顺流畅(“文从字顺”),真正的交流在于心意相通,而不是虚伪的沉默。作者用“不祥金”和“三献玉”的典故,暗指才华被埋没或不被赏识的无奈。他认为真正的好作品往往低调却内涵深厚(“大音希”“元气毓”),甚至可以超越李白、杜甫这样的大家,更不用说元稹、白居易了。

最后,作者强调品德比外表更重要(“好德谁能如好色”),并引用典故表达对知音的期待——希望能像汉代扬雄(子云)那样,遇到真正懂自己的人(候芭)。

全诗的核心是:做人要真诚,远离虚伪;写文章要自然,不矫揉造作;品德比才华更重要,而真正的知音难得。语言直率,比喻形象,既有批判,也有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