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坡居士

脚下曹溪去路通,登堂无复问幡风。
好将钟阜临歧句,说似当年踏碓翁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送别苏轼(东坡居士),实则借禅宗典故传递人生智慧,充满机锋与哲理。

前两句用禅宗六祖慧能的典故:曹溪是禅宗圣地,"去路通"暗喻苏轼已悟道;"幡风"指六祖"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心动"的公案,说苏轼已无需纠结理论,达到更高境界。就像告诉朋友:"你已经想通人生道理,不用再钻牛角尖了"。

后两句更巧妙:把苏轼比作当年在钟山(钟阜)悟道的禅宗四祖道信,而"踏碓翁"指五祖弘忍(曾做舂米杂役)。意思是让苏轼用自己悟出的道理,去点化那些还在修行路上的人。就像说:"你现在可以把人生经验传授给后来者了"。

全诗用送别场景包装禅理,把苏轼比作得道高僧,赞美他通透豁达的人生态度。最妙的是用"说似当年踏碓翁"作结,既表达对苏轼的期许,又暗含禅宗"衣钵相传"的深意,把送别诗写出了传承的厚重感。就像现代人送别朋友时说:"你这些人生经验,该去帮助更多迷茫的人了"。

释法泉

释法泉,俗姓时。随州(今属湖北)人。住金陵蒋山,号佛慧,深谙内典,丛林谓之泉万卷(《罗湖野录》卷三)。乃青原下十一世,云居舜禅师法嗣。多为名士敬崇,与苏轼等有交往,赵抃曾师事之。晚年诏住大相国智海禅寺,未赴而卒。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六、,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一。今录诗十一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