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堤

青红一线界沙堤,日日香风逐马蹄。
三月桃花无浪起,六桥柳色有莺啼。
官亭飞盖春相接,酒舍收旗晚自迷。
游子岂知坡老意,两山长拥夕阳西。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绘苏公堤景色的诗词。让我们来一起分析这首诗词的精髓和魅力。

首句“青红一线界沙堤”,描述了苏公堤的轮廓和色彩。青红交织,形成了一道清晰的界线,这就是沙堤的独特之处。这里的描述非常生动,让人仿佛能看到一幅清晰的画面。

“日日香风逐马蹄”,进一步描绘了堤上的景象。香风伴随着马蹄声,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悠闲和舒适的生活状态。这里用“逐”字,形象地表现了香风和马蹄的和谐共舞,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喜悦和欣赏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三月桃花无浪起,六桥柳色有莺啼”,更加细腻地描绘了堤上的景色。三月的桃花盛开,湖水宁静无浪,给人一种宁静的美。六桥的柳树郁郁葱葱,黄莺在其中欢快地歌唱,展现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两句诗词不仅描绘了景色,也展现了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活力。

第五、六句“官亭飞盖春相接,酒舍收旗晚自迷”,进一步描绘了堤上的建筑和人们的活动。官亭的飞檐翘角与春天的景色相接,给人一种春意盎然的感觉。而酒舍中人们收起旗帜,傍晚时分让人有些迷失。这里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展现了生活的真实场景。

最后两句“游子岂知坡老意,两山长拥夕阳西”,展现了作者对苏公堤的独特感受。游子们可能只知道欣赏眼前的美景,却未必知道作者所感受到的深意。夕阳下,两山长拥,似乎在诉说着一种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积淀。这里的“坡老意”,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苏东坡的怀念和对苏公堤的深深喜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苏公堤的美景和文化底蕴。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诗词的精髓和魅力。无论是景色的描绘,还是情感的表达,都让人深深被吸引。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