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送中济经略侍郎赴镇庆州得元字

远驭寡上策,羁縻有前言。
平生徙戎论,感慨江应元。
家世近三河,游历多塞垣。
谁言一方面,十载滞上恩。
前日诏书下,旌麾方及门。
部曲已稍集,始知旗鼓尊。
边书尚羽急,戍卒仍云屯。
东山旧部落,自昔为墙藩。
铦锋固可用,内实须禾虋。
胸中自有策,肯为浅见论(《宝真斋法书赞》卷一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领赴镇庆州的情景,充满了慷慨激昂的豪情。下面我来为你解读这首诗,用更通俗的语言:

诗的开头说,用远征的方法去治理远方,虽然看似大胆,其实是一个不太好的主意。历史上这种方法并不经常被采用,有更稳妥的方法。诗人认为,用羁縻策略,即通过恩威并施的方式,来治理边疆,是一种更明智的选择。

诗人提到自己家族和经历,说自己的家族靠近北方,很早就参与到处理边疆事务中去。这也说明诗人对边疆事务非常熟悉,对边疆人民的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

接下来,诗人提问,为什么仅仅治理一个地方,却要耗费十年之久。这实际是在感叹,治理边疆为何如此艰难,又为何长期得不到适当的解决。

然后诗中提到,皇帝的诏书下达,指挥使的旌旗就要到家了。以前的部下,开始集合,显示军队的力量和士气。

诗人提到边境的紧急情况,边关信使送来危急的报告,戍边的士兵集结,显示出战备状态。

最后,诗人提到东山部落,这是诗人曾经服务的地方,东山曾经是边境的一道重要防线。诗人强调,要在边疆稳定局势,不仅要依靠强大的武力,更需要充足的粮食供应,才能支撑长久的战争和稳定。诗人认为,真正的战略家不仅要看到表面的锋利,更要看重内部的力量,粮食储备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整首诗通过对边疆治理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边疆事务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治理边疆策略的巧妙构思。它既体现了诗人对边疆人民的关怀,也展现了诗人对边疆治理的独特见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