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怀 其三 望黄鹤楼

黄鹤楼前秋水长,江天北望远苍苍。白云千载归何处,此日孤吟自夕阳。

蘋蓼又围新睥睨,汀洲犹见旧艅艎。谁家短笛城头起,不为烟波有故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黄鹤楼前眺望长江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故乡思念的复杂情绪。

前两句写眼前实景:秋天的江水浩荡绵长,向北望去只见苍茫天地。这里用"秋水长"既点明季节,又暗喻愁绪绵长。

中间四句转入感慨:千年前的白云如今飘向何方?诗人独自在夕阳下吟诗。这里用"白云千载"暗用黄鹤楼仙人乘鹤的典故,表达物是人非之感。接着写岸边新生长的水草围绕着城墙,沙洲上还能看到旧时的船只,新旧对比中透出时光变迁的无奈。

最后两句最动人:不知谁在城头吹起短笛,笛声让人明白,即便眼前烟波浩渺,心里始终装着故乡。这里"不为烟波有故乡"是点睛之笔,说明再美的风景也抵不过对家的思念。

全诗妙在将眼前景、心中情、历史典故自然融合,既有"秋水""夕阳"的苍茫画面,又有"短笛""故乡"的温暖寄托,读来既觉辽阔又感亲切。特别是最后突然出现的笛声,就像在苍茫景色中点亮了一盏温暖的灯,让整首诗有了情感的归宿。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