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

洞庭七百里,浩荡敌溟渤。云梦开其胸,巴陵束喉舌。

东流汇群川,盛涨五六月。飘飖浮乾坤,倚盖低兀臲。

吾行寰海间,未见此水阔。峡流下衣带,岛屿尽毫末。

高秋卷氛翳,两涯浴日月。何得径寸珠,晦明互出没。

苍茫蛟龙宅,溷杂鱼鳖窟。太古到于今,沈潜孰分别。

风帆引北极,波浪限百越。国绝南顾忧,献琛各通达。

山川非一险,此实辅明哲。俯笑三苗愚,竟为独夫灭。

远游世俗隘,偶此耳目豁。淅沥临清风,滂沱濯炎热。

萧萧霜林暮,蔼蔼芳草歇。壮观激我怀,当歌意复咽。

寂寥轩辕乐,万古逸响绝。惨淡虞帝魂,九疑莽嵽嵲。

况闻屈贾辈,各赐楚汉玦。至德无复还,后王寝衰缺。

滔滔更南征,郁郁抱忉怛。太湖虽云深,未救怀古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同时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和人生际遇的感慨。

第一部分:洞庭湖的壮美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洞庭湖的广阔,说它有七百里宽,气势堪比大海。湖水在五六月时涨到最高,仿佛能托起天地。诗人说自己走遍天下,没见过比这更壮阔的水域。秋天的洞庭湖尤其美丽,雾气散去,日月仿佛在水中沐浴。湖中还有明珠般的光点忽明忽暗,可能是传说中的蛟龙和鱼鳖的住所。

第二部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诗人由湖景联想到历史。洞庭湖像一道天然屏障,保护着国家南方,让周边小国都来进贡。但历史上,三苗部落曾因愚昧而被灭。诗人感叹,远游让他看透了世俗的狭隘,而洞庭湖的开阔让他耳目一新。凉风吹散了炎热,秋草渐渐枯萎,这些景象触动了他的心弦。

第三部分:怀古伤今
诗人想起了上古的轩辕黄帝和舜帝,他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屈原、贾谊这样的贤才也遭遇不幸。诗人感到,崇高的道德已经消失,后世君王越来越昏庸。他怀着忧郁的心情继续南行,虽然太湖也很深,但无法缓解他对古代的怀念和渴望。

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洞庭湖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融为一体,展现了他开阔的胸怀和深沉的思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