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称古人其备备列六经祖宪之思尊孔至矣

古道四辟而六通,六经在人如六宗。世传之史日流风,邹鲁之士时击蒙。

王迹既熄圣无功,百家一曲苦相雄。天地之美忽而空,神明之容非我容。

后之学者自为宫,往而不反孰堪从。古道将为天下濛,濛犹可撒裂谁缝。

华山裘褐几相逢,輐断胹调千语重。或云我知天下中,燕北越南西乃东。

无外无内无有终,大同小同各异同。悲哉声响自相穷,智豪追逐如飘蓬。

谁知古道天为宗,去王非远人自聋。众术支离由世衷,一蚊一虻蔽一聪。

悠悠上律鲁尼峰,漆园化蝶绕洙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古代文化传承的困境,表达了对孔子思想的推崇和对现实文化乱象的忧虑。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神明之容非我容")讲古代文化传承的断裂。作者用"六经"代表儒家经典,说它们像古代祭祀的六种神祇一样重要。但随着时间流逝,这些经典的真义逐渐流失,就像风吹散了一样。周王朝衰落后,百家争鸣却让真正的智慧消失了。

第二部分("后之学者自为宫"到"智豪追逐如飘蓬")批评后世学者的乱象。学者们各自为政,像给自己建宫殿一样固守己见。有人自称掌握了真理,其实就像分不清东南西北。大家都在争论不休,智慧反而像飘飞的蓬草一样无处着落。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点明主旨:真正的智慧源自天道,离古代圣王并不遥远,只是人们自己"聋"了听不见。各种学说支离破碎,就像蚊虫叫声干扰听力。最后用孔子(鲁尼峰指孔子)和庄子(漆园化蝶)的典故,暗示真正的智慧在儒家经典中。

全诗用对比手法:古代经典的完整 vs 后世的支离破碎;真正的智慧 vs 纷乱的争论。语言上善用比喻,如"飘蓬""蚊虻"等生动形象。核心思想是呼吁回归孔子代表的传统智慧,批评当时学术界的混乱局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