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道人,而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行作三绝句 其三
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
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
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苏轼离开杭州时写的,表达了他对杭州山水的深厚感情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用简单直白的语言说:我在杭州做官总共待了六百天,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往山里跑了。这里透露出他对杭州山水的喜爱,经常去游玩,以至于都数不清次数了。
后两句"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特别有意思。他说要把天竺山的一块石头带走,想把这"云根"(指山石)种到别的地方去。这其实是苏轼的浪漫想象,用拟人的手法把石头比作能生长的植物,表达了他想把杭州美景永远带在身边的心情。
整首诗语言平实却充满想象力,没有刻意用华丽的词藻,而是通过日常小事展现对杭州的不舍。最打动人的是苏轼那种随遇而安、善于发现生活趣味的态度,连一块石头都能引发他诗意的联想,这正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