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城市水景图,充满动态美和生活趣味。
前两句写景:后园有座架空的小楼阁,俯瞰着护城河,河水从闸口奔涌而出,溅起雪白的浪花,像顽皮的孩子在蹦跳。这里用"压"字表现楼阁居高临下的气势,"跳"字让水流瞬间活了起来。
后两句转入生活场景:诗人正想倚着栏杆看大象洗澡(当时京城确有驯象在河中洗浴的习俗),突然发现玉河(北京的一条河)因为春水上涨,水面一下子变高了。这个意外发现带着惊喜,也暗示着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
全诗妙在: 1. 动静结合——静立的楼阁与奔腾的河水相映成趣 2. 视角独特——从高处俯瞰到平视的视角转换自然 3. 生活气息——把洗象这样的市井场景写得诗意盎然 4. 语言鲜活——"跳波""一时高"等用语通俗却传神
就像用手机拍了个小视频:先拍空中楼阁,再拉近到奔腾的河水,最后定格在春水漫涨的河面,背景音里仿佛还能听到大象的喷鼻声。短短四句,把城市一角的春光写得跃然纸上。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