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舍弟入翰林
此事亦平常,讵意我无分。
缅昔甲辰春,妄儗云霄近。
大缪竟不然,才薄天所靳。
降心作选人,待绾百里印。
俄焉丁未夏,失路谁复问。
改署舍人衔,身以异途进。
例充书记佣,可怜食馀馂。
操笔随掾吏,贱弃犹土粪。
尺懦寡寸勇,三鼓终莫振。
阅历六七载,中逢月四闰。
一二同年友,东观标才俊。
自誇文章伯,气粗言语紊。
往往遭诟詈,泪下辄暗抆。
乃知翰林贵,如墙高尺仞。
君今为此官,胜于理大郡。
与君本一身,胸臆释懑愤。
努力崇令德,读书事尧舜。
缅昔甲辰春,妄儗云霄近。
大缪竟不然,才薄天所靳。
降心作选人,待绾百里印。
俄焉丁未夏,失路谁复问。
改署舍人衔,身以异途进。
例充书记佣,可怜食馀馂。
操笔随掾吏,贱弃犹土粪。
尺懦寡寸勇,三鼓终莫振。
阅历六七载,中逢月四闰。
一二同年友,东观标才俊。
自誇文章伯,气粗言语紊。
往往遭诟詈,泪下辄暗抆。
乃知翰林贵,如墙高尺仞。
君今为此官,胜于理大郡。
与君本一身,胸臆释懑愤。
努力崇令德,读书事尧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兄长写给刚进入翰林院的弟弟的家书,字里行间既有对弟弟的祝贺,也饱含自己仕途不顺的辛酸,最终落脚到兄弟同心的温情劝勉。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自嘲式对比(前16句) 诗人用自嘲口吻回忆自己坎坷的仕途:曾经也幻想过飞黄腾达("妄儗云霄近"),结果因为才能不足屡遭挫折。做过候补官员("选人"),当过文书小吏("书记佣"),工作卑微到被当作"土粪"般轻视。通过"泪下暗抆"这种擦泪细节,生动展现了尊严被践踏的痛苦。
2. 翰林光环(中间6句) 用"墙高尺仞"比喻翰林院的崇高地位,对比自己遭遇的"遭诟詈"(被辱骂)经历,突出弟弟获得的成就非同寻常——比当地方大官("理大郡")更荣耀。这里既有真诚的欣慰,也暗含淡淡酸楚。
3. 兄弟同心(最后4句) 情感升华处最动人。诗人说"与君本一身",将兄弟比作不可分割的整体,自己的郁闷因此消散。结尾的"读书事尧舜"既是勉励弟弟保持品德,也暗示: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官职高低,而在于学识修养。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真实感:不掩饰嫉妒、自卑等复杂情绪,最终用亲情化解,比单纯说教更打动人 - 职场共鸣:现代人也能从"贱弃犹土粪"的职场PUA描写中找到共鸣 - 兄弟情模板:展示了如何真诚祝贺比自己成功的人——承认酸涩,但更珍视情感联结
诗人用一碗"苦乐参半的心灵鸡汤"告诉我们:面对亲人成功时,坦诚自己的失落并不可耻,最终能转化为共同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