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观

峦冈经亘翠环中,中有山形如覆镛。
晋仙王郭曾登眺,名形婺女金华同。
悬崖积铁数百尺,轮囷老木参天碧。
时有金鸡击膊鸣,铿鍧响通石屋石。
石屋去山三里馀,潭潭若有神龙居。
渔人爬{左瓜右少}入深处,闻得山椒奏步虚。
山趾有观名玉山,黄冠分得葛仙班。
家无担石四壁立,披风切月陪往还。
我师率庵庞眉老,故园跨鹤迷仙岛。
道号艮斋曾品题,椽笔特书为摛藻。
千载一遇邑大夫,来问胜境形何模。
片言拟作诗中句,羞献人家水墨图。
倚风太息来何暮,入境发挥方得路。
愿言葺理芰荷衣,青天白日披云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叫玉山的道教胜境,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传说,展现了仙境般的神秘氛围和修行者的超脱生活。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山形奇观(前八句)
用"覆镛(倒扣的大钟)"比喻山形独特,提到晋代仙人王郭曾来此游览。诗中描写了铁锈色的悬崖、参天古木,特别提到有神奇的金鸡鸣叫声在石屋间回荡——这些超现实的元素营造出仙山氛围。

2. 龙潭秘境(接下来四句)
描写山脚三里的石屋深潭疑似有龙居住,渔人深入时竟听到山顶传来诵经声("步虚"指道士诵经),将现实捕捞与仙界声响并置,形成奇妙反差。

3. 道观清修(随后六句)
介绍山脚玉山观里清贫修行的道士们,他们虽家徒四壁,却整日与风月为伴。特别提到一位叫率庵的老道长,他像仙人般骑鹤云游,其居所被文人题字赞美。

4. 感悟抒怀(最后六句)
诗人感慨自己来得太晚,直到亲临其境才真正理解这片圣地。最后表达想要整理好荷衣(隐士服饰),在青天白日下拨开云雾(暗指领悟道法)的修行愿望。

全诗亮点在于:
- 用"金鸡鸣叫""龙潭诵经"等传说增添神秘色彩
- 通过"四壁立"与"披风月"的对比,展现修道者精神富足
- 结尾"拨云雾"的意象既写实景又喻指悟道,一语双关
- 语言既有"铁悬崖""参天木"的雄奇,也有"荷衣""云雾"的飘逸

诗人通过亲身体验,将道教圣地的自然奇观、仙道传说和修行生活融为一体,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