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越

尺一除书与会稽,陋儒何以报天辉。
岂惟大幕张红旆,更得全家住翠微。
千骑晚随龙节去,一幅春送鷁舟飞。
支离莫道攘空臂,乞得越州金印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得越》描绘了诗人被任命到越州(今绍兴一带)做官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皇恩的感激,也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首联"尺一除书与会稽,陋儒何以报天辉":诗人收到朝廷任命他去会稽(越州)的文书,自谦是个没什么本事的读书人,不知如何报答皇帝的恩典。这里的"尺一"指诏书,"天辉"比喻皇恩。

颔联"岂惟大幕张红旆,更得全家住翠微":不仅能在官署竖起红色旗帜(象征权力),更能带着全家住进青山绿水间。表现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颈联"千骑晚随龙节去,一幅春送鷁舟飞":傍晚带着仪仗队出发,在春日美景中乘船赴任。用"千骑"和"龙节"显示排场,又用"春"和"鷁舟"展现旅途的惬意。

尾联"支离莫道攘空臂,乞得越州金印归":虽然自嘲身体不好(支离)、能力有限(攘空臂),但终究得到了越州官印。这里的"金印"代指官职,透露出满足感。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对比手法展现矛盾心理:既感激皇恩又向往闲适
2. 意象生动:红旆、翠微、鷁舟等画面感强
3. 语言幽默:自称"陋儒"、"支离",却难掩得意
4. 展现古代文人的典型心态:在仕途与隐逸间寻找平衡

诗人通过赴任途中的所见所感,巧妙表达了对新生活的期待,这种既想建功立业又渴望闲适生活的矛盾心理,在今天职场人身上也能找到共鸣。

张伯玉

建州建安人,字公达。第进士。尝为苏州郡从事。仁宗嘉祐中为御史,出知太平府,后为司封郎中。工诗善饮,时号张百杯,又曰张百篇。有《蓬莱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