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禊后三日与仲退坐小斋煖雨初歇忽闻异香于是花事已罢春在尘土意其为草木畅茂有自然之香而卒莫诘其所从来明日仲退以心清闻妙香为韵作五诗奉次一噱(丁亥) 其四

眼缬龟甲屏,耳闻蚯蚓窍。
二者本无有,客感足悲吊。
君看此幽芬,无情尤可笑。
只作偶然观,冥冥会众妙。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意境的诗词。让我们逐句解析:

首句“眼缬龟甲屏”,这里的“眼缬”可能指的是视觉模糊或视觉上的某种现象,“龟甲屏”则可能是一种屏障或障碍,使人无法看清真相。这一句似乎在描述一种视觉上的障碍或模糊状态。

接下来,“耳闻蚯蚓窍”,这里用“蚯蚓窍”比喻微小的声音或信息,可能表示作者听到的声音微弱或难以察觉。这两句共同营造了一种对外界感知的局限感。

第三句“二者本无有”,表达了前两句所描述的视觉和听觉的感知对象其实是虚幻的,不存在的。这种表述揭示了一种对现实认知的超越和反思。

第四句“客感足悲吊”,这里的“客感”可以理解为外界事物给人的感受,“悲吊”则是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前述模糊感知和强烈感受之间的矛盾的感慨。

接下来的两句“君看此幽芬,无情尤可笑”,这里的“幽芬”可能指的是一种微妙的香气或美好的事物,“无情尤可笑”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似乎在说尽管这种美好存在,但它并不具有情感,因此显得可笑。

最后一句“只作偶然观,冥冥会众妙”,这里的“只作偶然观”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态度,不将美好事物视为必然,而是偶然的。“冥冥会众妙”则暗示在这种超然的态度下,可以领悟到更深层次的道理或美妙之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视觉、听觉、感知和情感等方面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超然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独特理解。作者在诗中揭示了现实的模糊性和局限性,并倡导一种超越现实的超然态度来领悟生活的真谛。这种深入人心的哲理和富有意境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充满了魅力和吸引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