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左笏卿比部佗城话别

别离尊酒越王城,见惯风波海上行。
书画压船新搉税,烽烟防垒又增兵。
洪涛日涨滔天势,宝剑时闻斫地声。
招我不来麾不去,此心难剖是忠贞。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两个朋友在越王城(今广州)喝酒告别时的复杂心情。诗人用生动的画面和比喻,表达了乱世中知识分子的无奈与坚守。

前两句说:我们在越王城喝酒告别,你(左笏卿)已经习惯了像海上的船一样在动荡中漂泊。这里用"海上风波"比喻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三四句描写现实困境:你运书画的船要被征收新税,边境的烽火台又在增兵。通过"书画"(文人雅士的象征)和"烽烟"(战争的象征)的对比,表现文人在乱世中的艰难处境。

五六句用夸张的比喻:社会动荡像天天上涨的洪水快要淹没天空,而志士们像宝剑砍地一样发出不甘心的声响。这两个比喻生动表现了社会危机的严重性和仁人志士的愤懑。

最后两句最感人:朝廷招我去做官我不去,叫我离开我又不走,这种矛盾心情最难说清楚的,就是我对国家的忠贞。这里揭示了知识分子的典型困境——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无法真正放下对国家民族的牵挂。

全诗通过告别酒宴的场景,反映了晚清动荡时期正直文人的共同心境:面对腐败的官场,他们既不愿妥协,又无法真正超脱,只能在痛苦中坚守自己的操守。诗中"宝剑斫地"的意象和最后"难剖忠贞"的告白,特别能引发乱世中知识分子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