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亲切直白的语言,赞美了一位精通易经占卜的隐士高人李所翁。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1. 高人形象(前四句)
开篇直接说"像您这样的易经大师现在几乎找不到了",用"蔼然"形容他温和可亲的气质,"动江湖"说明他的名声传遍四方。接着用具体事例展现他的本领:占卜凶吉像古人繇辞一样准确,画卦象时线条纵横却自有章法。这里用"蓍龟"(占卜工具)、"爻象"(卦象符号)等专业术语,反而衬托出他的专业权威。
2. 隐士生活(五六句)
说他既有真才实学("秘书"指珍贵典籍),像仙人一样在句曲山传道;又能放下身段,像严君平那样在成都街头摆摊算命("百钱"指低价占卜)。这种"既能做学问又能接地气"的对比,活画出大隐于市的高人形象。
3. 诗人仰慕(末两句)
最后用生活化的场景收尾:诗人遇到这位高人时,迫不及待想请教人生困惑,甚至愿意买来满杯春酒畅谈。这个"春醪满眼沽"的细节特别生动,既表现诗人的热情,也暗示高人的魅力——让人忍不住想请他喝酒聊天。
全诗妙在把玄妙的易经学问写得平易近人,通过"摆摊算命""请喝酒"这些生活场景,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高人不是故作神秘,而是能把深奥道理融入日常的智者。诗中专业术语与生活语言的混搭,反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幽默感和亲切感。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