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自在惬意的隐居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志趣。
前两句"野意本自遂,兹溪称独醒"是说:我天性就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条溪水正好配得上我清醒独立的心境。这里的"独醒"暗指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中间四句用具体景物描写隐居环境:云雾缭绕的藤萝环绕着安静的屋子,溪水和山石的光影映照着稀疏的窗棂。用竹子编成的书简显得古朴雅致,把兰草编织成佩饰散发着幽香。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简朴而高雅的生活情趣。
最后两句提到隋代学者王通,他当年不得志时也曾隐居在汾水边的亭子里。这是诗人以古喻今,暗示自己和王通一样,虽然暂时不被重用,但安于隐居生活,保持高尚品格。
全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不慕荣华、甘于淡泊的人生态度。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将平凡生活过出诗意的能力,比如用野竹编书、采兰为佩这样的小事,都透着超脱世俗的雅致。
蒋堂
(980—1054)宋常州宜兴人,字希鲁,号遂翁。真宗大中祥符五年进士。历任知县、通判、知州。召为监察御史,迁侍御史。累知应天府、杭州、益州等地。以礼部侍郎致仕。为人清修纯饬,好学,工文辞,有《吴门集》。今存《春卿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