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江校士六月十七夜月有作因示诸属 其二

浮凉却烦暑,明月流下地。清辉濯雨馀,皓质离云际。

行失众星光,鉴彻繁阴蔽。宴坐及宵分,徙倚不能寐。

欣兹吏牍阕,久已尘营弃。淡泊道心生,简编非我累。

岂乏校艺长,方惭作人智。群司肃从事,谬以斯文寄。

如何勖周行,勿云在下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夜月下办公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在繁忙公务中寻得心灵宁静的感悟。

开篇四句用清爽的画面感驱散了夏夜闷热:凉风吹散暑气,月光像流水般倾泻大地。雨后的月光格外清澈,皎洁的月亮终于挣脱云层束缚。这里"皓质"把月亮比作脱去外衣的洁白躯体,既形象又带着一丝幽默。

中间六句写月光的神奇效果:月光让繁星黯然失色,却能穿透茂密树荫。官员们工作到半夜,徘徊难眠。公务文件终于处理完毕,暂时摆脱了尘世烦扰。这里用"吏牍阕"(文件批完)和"尘营弃"(抛开俗务)形成有趣对比,把枯燥的文书工作写得充满诗意。

后八句转入哲理思考:在淡泊中悟出人生真谛,读书不再是负担。虽然擅长考核学子才能,却惭愧自己育人智慧不足。同僚们严肃工作,自己侥幸负责文教事务。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如何激励大家进步?关键不在职位高低。这里"作人智"(育人智慧)和"勖周行"(鼓励进取)的提法,展现了作者的教育家情怀。

全诗巧妙融合了三个层次:写景(清凉月夜)-叙事(深夜办公)-抒怀(教育感悟),把寻常的加班场景升华成富有哲理的人生体悟。最打动人的是作者在繁忙公务中仍保持的教育热忱,以及"职位高低不重要,关键在进取心"的平等思想,这在古代等级社会中尤为难得。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