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的名字叫《帝京篇》,是对北京城的赞颂。下面我试着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1. 帝京南面俯中原,王气千秋涌蓟门。
这句描绘了帝都(指北京)雄伟的地理位置。它南面俯瞰着辽阔的中原大地,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政治中心。蓟门指的是北京的古称蓟,从这里可以看出,北京自古以来就是王气聚集的地方。
2. 渤澥东波连肃慎,太行西脊引昆仑。
这句描绘了北京周围的地理环境。东边的渤澥(渤海)连着肃慎(古代东北民族),西边的太行山脉连着昆仑山。这说明北京不仅地理上雄踞要冲,还连接着重要的文化与地理区域。
3. 九皇天运坤维奠,万国星罗北极尊。
这一联寓意深远。它讲的是北京作为九重天下的中心,奠定了天下的基础。万国星罗,象征着北京是众多国家向往的中心,就如同北极星一样,指引方向和尊奉的地位。
4. 尧舜升平见今日,按图形胜不须论。
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当前北京局势的美好展望。它指的是今天北京的繁荣景象让人联想到古代尧舜盛世,说明北京的和平、繁荣是历史上的盛世的再现。最后一句则总结了整首诗的意思,就是现在的北京已经超越了历史上任何时期的成就,无需再用言语来夸耀它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描绘北京的地理优势、悠久历史和如今的繁荣景象,表达了对这座古都的赞美之情。它既是一种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是对北京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地位的历史认同和未来展望。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