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冷神秘的江南水乡夜景,充满神话色彩和哀愁情绪。
前两句"江上露华湿,楚山青桂寒"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环境:江面泛着湿润的露珠,楚地山间的桂树在寒气中泛着青色。这里"青桂寒"的描写特别生动,让人仿佛能感受到夜露的凉意。
中间四句转入神话世界:"洞庭宿云里"写洞庭湖被夜云笼罩,"瑶瑟闻哀弹"传来悲伤的琴声。这里用"瑶瑟"(美玉装饰的琴)和"哀弹"暗示湘水女神的故事。接着出现"木兰舟"和"芙蓉冠"两个鲜明意象,木兰舟是湘妃划的船,芙蓉冠是仙人戴的花冠,共同营造出缥缈的仙境。
最后两句"南行饲朱鸟,折尽金琅玕"最耐人寻味:诗人向南行进,用金色的竹枝(琅玕)喂养红色神鸟(朱鸟,南方神兽)。这个画面既美丽又带着某种牺牲的意味,"折尽"二字透露出耗尽珍贵之物的伤感。
全诗通过露水、寒桂、夜云、哀琴等意象,配合湘妃、仙人等神话元素,营造出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惆怅世界。表面写景,实则寄托了诗人某种求而不得的哀思,就像用金竹枝喂养神鸟却终究留不住它一样,充满美丽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