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马致远清溪晓渡图(致远,广西宪掾。子琬

今晨高卧不出户,岁晏黄尘九逵雾。
美人远别索题诗,眼明见此清溪之晓渡。
溪傍秀林昨夜雨,落花一寸无行路。
歌阑桃叶人断肠,艇子招招过溪去。
红日青霞半晦明,白云碧嶂相吞吐。
诗成君别我亦归,此景宛是经行处。
我呼九曲峰前船,君帆正渡潇湘渚。
雁去冥冥红叶天,猿啼历历青枫树。
是时美人不相见,我思美人美无度。
美人之材济时具,我老但有沧洲趣。
他日开图思我时,溪上春深采芳杜。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场景,诗人高卧未起,外面黄尘弥漫、雾气朦胧。这时有朋友远行前来索诗,诗人被一幅描绘清溪晨渡的画作触动,于是写下这首诗。

诗中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晨景:昨夜雨后,溪边树林青翠欲滴,落花铺满小路。有人唱着《桃叶歌》乘船渡溪,在红日与朝霞的映照下,白云与青山相互掩映。这景色让诗人想起自己曾经游历过的地方。

后半部分转入抒情,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一个要乘船去九曲峰,一个要渡潇湘江。在红叶飘落、猿啼枫林的时候,诗人思念着那位才德兼备的友人,感叹自己已年老,只爱隐居生活。最后诗人想象将来友人看到这幅画时,溪边已是春意盎然,可以采摘芳草。

全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和隐逸情怀。诗中"红日青霞"、"白云碧嶂"等意象生动鲜明,"雁去冥冥"、"猿啼历历"等句又带着淡淡的离愁,最后以想象未来的温馨场景作结,余韵悠长。诗人将眼前景、心中情、画中意巧妙融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诗画相通的审美情趣。

张以宁

(301—13700元明间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学者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知县,坐事免官,滞留江淮十年。后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师克元都,复授侍讲学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于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