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悼念友人王长公的作品,表达了对逝者才华的赞叹和命运无常的感慨。
前两句用对比手法写王长公的学识:他生前能背诵大量典籍("三箧暗诵"),学问渊博如装满七车竹简,但如今这样的学者已寥寥无几。"金泥箓""玉鉴文"两句用道教典籍和皇家陵墓的典故,暗喻逝者生前研究过深奥的学问,探索过常人难以企及的领域。
五六句笔锋一转,用神话意象写现实的荒诞:海上找不到神话中的巨骨(暗指人才凋零),山中却困着戴枷锁的奇人(可能暗指怀才不遇者)。最后两句用宝剑化龙的典故(干将剑飞向雷焕),暗喻逝者才华终得施展;而"服匿"(匈奴酒器)的疑问,则暗示在时代变迁中,连追问沉沦原因的机会都没有了。
全诗通过博学之士与现实困境的强烈对比,既赞美了逝者的非凡才学,又透露出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切悲悯。神话典故的运用既增添了奇幻色彩,又深化了现实批判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