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胡将军宅

束蒿扫却庭前雪,捲帘延入天中月。
将军脱剑披麟膏,笑指千山一千叠。
妖童娥娥红粉妆,繁弦幺袅流清商。
含情含态称霞觞,绣罗裙折双鸳鸯。
无端肩上作掌上,轻身婀娜来昭阳。
瞥惊忽落彩云乡,绿珠楼陨悲遗香。
弓官虎士惊欲狂,酒徒词伯皆徬徨。
须臾娇啭起青扬,春波帝子游潇湘。
一斗一石饮不了,雾眼相看情愈好。
生憎容剧夜珠明,柳枝欲把桃花恼。
内中绿衣色更佳,歌残舞罢归谁家。
惭余白发老无赖,梦里不知谁是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热闹奢华的将军府夜宴,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戏剧性的转折,展现了权贵生活的放纵与虚幻。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宴会开场(前8句):用"扫雪迎月"的雅致开场,将军豪迈地卸剑待客,红妆舞女随着音乐起舞,华美衣裙上的鸳鸯刺绣暗喻男女调情。这里用"脱剑"细节暗示暂时放下武力,转入享乐。

2. 舞蹈高潮(中间10句):描写舞女轻盈如云的舞姿,从肩上旋转到掌上起舞的惊险动作,突然笔锋一转——舞女像坠落的彩云般意外跌倒。这个戏剧性场面让全场震惊,宾客们慌张失措,而舞女很快又像春燕般轻盈起身继续表演。这里用"绿珠坠楼"的典故(西晋名妓绿珠跳楼故事)制造紧张感。

3. 宴后感慨(最后6句):当宴会结束,诗人看着年轻舞女们离去,突然意识到自己白发苍老的现实。最后一句"梦里不知谁是他"的恍惚感,暗示这场奢靡宴会就像一场幻梦,醒来后连舞女的模样都记不清了,暗含对浮华生活的反思。

艺术特色:
- 画面感极强:从扫雪、卷帘到舞蹈动作,像电影镜头般连贯
- 对比手法:热闹宴会与老去诗人的落寞形成反差
- 隐喻巧妙:用"柳枝恼桃花"暗示男女调情,用"雾眼看花"形容醉眼朦胧
- 结构精巧:从雅致开场到狂欢高潮,再到梦醒时分的怅惘,形成完整叙事弧线

核心思想:
表面写宴会狂欢,实则揭示权贵生活的虚幻本质。就像现代人参加完通宵派对后,清晨醒来时的空虚感,诗人通过这场奢靡夜宴,表达了对人生虚度的隐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