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为德高望重的老者举办的庆贺宴会,充满了吉祥如意的氛围。全诗通过四个层次递进,展现了多重美好寓意:
1. 开篇的祥瑞气象(前两句)
用"鄮山鄞水"点明地理环境,说这里汇聚了天地间所有的吉祥。"龙门"比喻德高望重的长者像鲤鱼跃龙门一样尊贵,暗示主人公地位崇高。
2. 双喜临门的祝贺(三四句)
一喜是老人高寿("耄齿"指八九十岁),二喜是获得朝廷重要官职("华秩"指显赫官位)。用"常珍"比喻长寿就像珍贵佳肴,用"星垣"比喻官职接近中央权力核心。
3. 为政美德的赞颂(五六句)
"龚黄"指古代两位著名清官,称赞主人公政绩卓著值得褒奖。"箕翼"是星宿名,暗示福气像星光一样源源不断,既赞美政绩又祝福福泽绵长。
4. 未来的美好展望(末两句)
预言这个家族未来会有更多喜事,兄弟们将接连受到皇恩眷顾。"老更"既指年长的主人公,也暗含"更替"之意,体现家族兴旺的延续性。
全诗亮点在于:
- 巧妙运用"耄齿""星垣"等形象化表达
- 通过"龚黄""箕翼"等典故含蓄赞美
- 结尾的"兄弟迭承恩"使祝福更具延续性
- 四联分别对应:地理祥瑞、个人成就、为政美德、家族未来,结构严谨
这种诗作典型应用于宋代官员庆贺场合,既展现文采又传递美好祝愿,类似现代重要场合的致辞,但比普通祝词更典雅含蓄。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