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园红梅花初开有作
海色如冰冰(去声)天色,九地阳和搜不得。
蓬莱东南姑射山,荒雪楼台满荆棘。
荆棘不死仙不回,鹤束瘦骨同束柴。
鹤边明月可怜影,依依照损烟中苔。
五更朔风微转东,梵林暗杵撞遥钟。
笛奴晨报隔园树,高枝已迸初鄂红。
香国襟裾贱桃李,轻薄能云未能水。
此花玉魄球为魂,力拒纤埃清彻底。
上颊亦有微醉时,仙霞百鍊成凝脂。
苦缘群态习妖媚,坐招众口来谗疑。
昨宵梦骑烛龙舞,手撷桑枝拂丹煦。
精华一泄难再收,遂使人间有春宇。
是何珊珊何亭亭,六铢茜袖蝴蝶轻。
惜无二八凌华妹,倚凤垂髾炙紫笙。
蓬莱东南姑射山,荒雪楼台满荆棘。
荆棘不死仙不回,鹤束瘦骨同束柴。
鹤边明月可怜影,依依照损烟中苔。
五更朔风微转东,梵林暗杵撞遥钟。
笛奴晨报隔园树,高枝已迸初鄂红。
香国襟裾贱桃李,轻薄能云未能水。
此花玉魄球为魂,力拒纤埃清彻底。
上颊亦有微醉时,仙霞百鍊成凝脂。
苦缘群态习妖媚,坐招众口来谗疑。
昨宵梦骑烛龙舞,手撷桑枝拂丹煦。
精华一泄难再收,遂使人间有春宇。
是何珊珊何亭亭,六铢茜袖蝴蝶轻。
惜无二八凌华妹,倚凤垂髾炙紫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红梅初开的绝美画面,同时暗含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偏见的不屑。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
1. 严冬的压抑氛围(前八句) 开篇用"海色如冰""荒雪楼台"等意象,营造出一个冰冷荒芜的世界。连仙鹤都瘦得像柴火,月光照在青苔上也显得凄凉。这里用寒冬象征现实世界的冷漠压抑,为后面红梅的出现做铺垫。
2. 红梅的惊艳绽放(中间八句) 转折出现在"笛奴晨报"这句,突然发现邻园红梅已经绽放。诗人用"迸"这个动词,表现梅花冲破严寒的爆发力。接着用对比手法:说桃李花轻浮俗气("贱桃李"),而红梅像玉一样纯净("玉魄球为魂"),即使微醉时也像仙霞凝成的胭脂般脱俗。
3. 梦境与现实的升华(最后八句) 诗人梦见自己骑着烛龙(神话中的火龙)采摘桑枝,这个奇幻梦境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不可阻挡。最后用仙女比喻红梅——穿着轻盈红纱的仙子("六铢茜袖"),可惜没有吹笙的仙女相伴,留下些许遗憾。这个结尾既浪漫又带着孤高之感。
全诗最动人的是用红梅象征一种孤傲高洁的精神:在严寒中独自绽放,保持纯净本质,即使被世俗误解也不改其志。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如仙境、神话元素)和强烈的对比(冰天雪地vs红艳梅花),让这个主题更加震撼人心。
写作手法上特别值得注意: - 善用反差:极冷的背景vs极热的红梅 - 拟人化描写:把梅花写成有骨气的仙子 - 动静结合:静态的雪景vs动态的"迸初鄂红" 这些技巧共同营造出一种既唯美又充满力量感的意境。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