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华阴县时远眺西岳华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前两句写实景:诗人骑马走在华阴道上,感觉马蹄沉重(暗示路途艰辛),抬头看见巍峨的华山三座主峰矗立眼前。这里用"马蹄重"和"在眼中"形成对比,突出山势的雄伟震撼。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华山晨景:仙人掌峰上的露珠映着残月,寺庙亭台间云气升腾形成彩虹;远处秦代祭坛的残火如星光闪烁,古树参天处是汉代宫殿的遗址。诗人通过"仙掌露华""禅亭云气"等意象,把华山写得既仙气飘飘又历史厚重。
最后两句抒发感慨:听说修道高人陈抟(号希夷)在此隐居,而自己却像蓬草般漂泊劳碌。这里用"高卧"与"劳薪"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奔波命运的无奈。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是大远景展现华山全貌,然后推近到山峰细节,再切换到历史遗迹,最后以人物特写收尾。诗人把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个人情感巧妙融合,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华山的壮美,又能体会到时光流逝的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