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君咏。狄梁公(仁杰)

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
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

现代解析

这首诗赞美了唐朝名臣狄仁杰(被封为梁国公)的忠诚、智慧和政治贡献。

第一句"梁公乃贞固"说狄仁杰为人正直坚定。"勋烈垂竹帛"指他的功绩被史书记载流传。这两句先给人物定调:这是个青史留名的硬骨头忠臣。

中间四句具体写他的功绩:
- "昌言太后朝":在武则天掌权时敢说真话(当时说真话很危险)
- "潜运储君策":暗中谋划让李显重新当太子(这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
- "待贤开相府":当宰相时重视人才
- "共理登方伯":和地方官一起治理好国家

最后两句特别有意思,说现在那些飞黄腾达的大人物(青云人),很多当年都受过狄仁杰提拔(门下客)。这说明他不仅自己厉害,还培养了很多人才,影响力持续很久。

全诗用简单有力的语言,刻画了一个敢作敢为、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形象。最打动人的是,狄仁杰在武则天时期既要保全自己,又要为国尽忠,这种在危险中坚持原则的智慧,正是诗人最敬佩的地方。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