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日本僧人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天台山求法的场景,充满对佛教文化交流的赞美。
前两句"佛子飞帆过海来,好携瓶锡上天台"用生动的画面感,让我们看到僧人乘船跨海而来的艰辛。"飞帆"二字既写出船行速度,又暗含他们求法心切。僧人带着水瓶和锡杖(修行必备物品)准备登天台山,简单几笔就勾勒出虔诚的求法者形象。
后两句"国师尚有灵踪在,宝塔巍然正面开"转向写天台山的佛教圣迹。"国师"指曾在此修行的得道高僧,他们的精神影响仍在;"宝塔"是存放佛骨舍利的建筑,庄严耸立、大门敞开,象征着佛法向所有求学者开放。这两句透露出天台山作为佛教圣地的深厚底蕴。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跨越国界的佛法传承:日本僧人不远万里来求学,而中国的佛教圣地始终敞开怀抱。诗人用"飞帆""宝塔"等具体意象,把抽象的宗教情怀写得可见可感,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这段中外佛教交流的佳话。
释慧远
释慧远,青原下八世,双泉郁禅师法嗣。住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五。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