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文廷式联

兰以香而焚,膏以明而煎,同彼龚生,天年竟夭;
有拔使之起,孰挤使之止,嗟我子敬,人琴俱亡。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用生动的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对逝者文廷式的痛惜与哀思。

上联用"兰花因芬芳被摘""灯油因明亮被燃尽"作比,说逝者和汉代龚胜一样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龚胜是西汉贤臣,这里暗指逝者品德高尚却命运不济。两个"而"字强调正是他们的优秀品质反招致不幸,充满无奈。

下联转为强烈反问:是谁提拔他成就功名?又是谁排挤使他壮志难酬?最后用晋代王徽之悼念弟弟王献之(字子敬)的典故,"人琴俱亡"四字道尽知音永逝的悲痛,既指逝者如王献之般才艺超群,也表达自己如同失去知音的哀恸。

全联通过"焚兰煎膏"的意象、"拔起挤止"的诘问、"龚生子敬"的类比,层层递进,既赞逝者才德,又叹其遭遇,更抒己身悲怆。古今典故信手拈来,情感由惋惜到愤懑终归于沉痛,展现了中国传统挽联"以典述怀""借物抒情"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