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皇家园林的幽静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另一面。
前两句点明园林的位置和外观:这座深宫里的花园紧挨着皇帝的书房,南边的杨柳堤岸绿意层层叠叠。这里用"翠几重"形容杨柳的浓密,就像一幅水墨画的渐变效果。
中间四句是园林内部的精彩描写:四面敞开的厅堂仿佛能通往仙境,五层高的佛塔似乎压住了远处的山峰。小路沿着湖岸延伸,两旁长满幽静的野草;长廊连接着亭子,旁边躺着姿态慵懒的古松。诗人用"凌上界""压中峰"这样夸张的比喻,让静止的建筑有了动感;而"行幽草""卧偃松"的拟人手法,又给景物注入了生命。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邻岸的御舟空等着皇帝临幸,而深宫大院却终日锁着皇家车驾。这里暗含深意——再美的园林,皇帝也无暇欣赏。一个"空"字、一个"锁"字,道出了宫廷富贵背后的寂寞。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先给园林来个全景,然后推近镜头展示建筑细节,最后镜头定格在闲置的御用物品上。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既展现了皇家园林的奢华,又隐隐透露出对宫廷生活束缚的感慨。写景中暗含抒情,是这首诗最巧妙的地方。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