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偈》用简单的自然画面,传递了深刻的禅意。
前两句“秋江烟岛晴,鸥鹭行行立”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秋日江景:雾气笼罩的小岛在晴朗的秋色中若隐若现,成行的鸥鹭静静站立。这里没有喧嚣,只有自然的和谐,暗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后两句“不贪观世音,争知普门入”是诗的核心哲理。“观世音”象征慈悲与智慧,“普门”指佛法广大的境界。诗人说,如果不执着于刻意追求“观世音”(即外在的救赎或形式),才能真正领悟佛法的真谛(“普门入”)。换句话说,放下执念,顺其自然,反而能接近真理。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鸥鹭的淡然自在,比喻人应摒弃功利心,以平常心体悟生活。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简单与放下之中,而非强求。
释可勋
释可勋,俗姓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为青原下九世,清凉益禅师法嗣。住宣州兴福院。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九七九)尝召对(清嘉庆《宁国府志》卷三一)。《五灯会元》卷一○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