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乱世的忧虑和对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
前两句"济世何人希管乐,隐居无处觅求羊"意思是:现在世上哪里还有人像管仲、乐毅那样能匡扶天下的人才?就连隐居的贤士也找不到像求仲、羊仲这样的高人了。这里用历史名人作对比,突出当下人才匮乏的困境。
三四句"扶桑未换旸乌彩,腐草犹争爝火光"用比喻手法:太阳还没升起(象征光明未至),腐烂的野草却还在争夺微弱的火光。描写了黑暗混乱的社会现状,小人当道却还在争权夺利。
五六句"百载承平戎马佚,十年战伐艾菅长"形成强烈对比:百年的太平让军备废弛,而十年的战乱却让野草疯长(暗示民生凋敝)。通过时间跨度展现战乱带来的破坏。
最后两句"长沙迁客能流涕,一日须垂一万行"借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悲愤之情,眼泪一天要流一万行,用夸张手法强调内心的痛苦。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借古讽今等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人才的渴求,以及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诗中多用自然意象作比喻,使深刻的社会批判显得含蓄而有力。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