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子游客吴门时与信弦弟将同之广陵
春风吹遍阖庐城,贞娘墓前芳草生。
金闾千条万条柳,待君二月吴趋行。
要离侠儿不复见,皋桥高土今无名。
君今此行更谁貌,且谒将相诸公卿。
僧繇凯之邈千载,画手纷纷皆此辈。
近代佳士自有真,百年乃见曾波臣。
曾鲸死矣传数子,沈韶张远抗谢彬。
彬韶己老君独步,崛起东海无前人。
三吴人物称秀伟,瑰质英姿君见几。
几人颊上为添毛,到处光辉动屏扆。
吾家信弦古之狂,酒酣意气不可当。
罢官不补事游谒,所至宾朋日满堂。
知君日夕费毫素,写尽吴儿虎阜傍。
我弟淹留恒累月,渡河何日同北发。
早问广陵花,莫待花成雪。
花开花落总堪愁,此去休寻炀帝楼。
二十四桥歌舞处,那教人不忆扬州。
金闾千条万条柳,待君二月吴趋行。
要离侠儿不复见,皋桥高土今无名。
君今此行更谁貌,且谒将相诸公卿。
僧繇凯之邈千载,画手纷纷皆此辈。
近代佳士自有真,百年乃见曾波臣。
曾鲸死矣传数子,沈韶张远抗谢彬。
彬韶己老君独步,崛起东海无前人。
三吴人物称秀伟,瑰质英姿君见几。
几人颊上为添毛,到处光辉动屏扆。
吾家信弦古之狂,酒酣意气不可当。
罢官不补事游谒,所至宾朋日满堂。
知君日夕费毫素,写尽吴儿虎阜傍。
我弟淹留恒累月,渡河何日同北发。
早问广陵花,莫待花成雪。
花开花落总堪愁,此去休寻炀帝楼。
二十四桥歌舞处,那教人不忆扬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两位朋友(子游和信弦)的送别之作,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牵挂、对江南风物的赞美,以及人生聚散的感慨。全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满画面感。
第一部分:江南春色与友人远行(前八句)
- 开篇用"春风吹遍""芳草生""千条万条柳"等明快意象,描绘出苏州(阖庐城)的盎然春意。"贞娘墓""要离侠儿"等历史典故的运用,暗示这是一座充满故事的古都。
- "待君二月吴趋行"点明送别主题,后文提到友人将去扬州(广陵),并拜访当地权贵("谒将相诸公卿"),流露出对友人前程的关心。
第二部分:艺术与人才的赞颂(中间十二句)
- 通过画家张僧繇、顾恺之等古代大师,引出对当代画家曾鲸(波臣)及其弟子(沈韶、张远等)的称赞,暗喻友人子游也是这般难得的人才。
- "三吴人物称秀伟"转向对江南人物的总体赞美,提到友人能用画笔为人物传神("颊上添毛"典出顾恺之画裴楷),暗示其艺术造诣高超。
第三部分:弟弟信弦的豪情与扬州之约(后八句)
- 突然转入对弟弟信弦的描写:他性格狂放("古之狂"),交友广阔,如今滞留江南多时。这里流露出兄弟团聚的期盼。
- 最后用扬州(广陵)的繁花、二十四桥等经典意象,既表达对友人旅程的祝福,又暗含时光易逝的惆怅。"花开花落总堪愁"一句,将眼前的送别上升到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全诗亮点:
1. 时空交织:把春日的苏州实景、历史典故、当代人物、未来旅程融为一体,展现开阔的视野。
2. 双线情感:既写对友人的惜别,又写对弟弟的思念,最后都归结到扬州这个共同目的地。
3. 生活哲理:通过"莫待花成雪"的劝诫,提醒珍惜当下;结尾"忆扬州"的感慨,透露出对繁华易逝的清醒认知。
这首诗像一封充满温度的家书,既有"路上注意安全"的朴实关怀,又有"人生几何"的深沉思考,读来亲切又不失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