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印月潭归穹窿山

春草遍南陌,春潮流落红。美人娄水上,一舸逐东风。

一舸向何处,言归故山去。雉鸣苦竹冈,离情黯烟树。

故山穹窿高插空,重湖倒浸金芙蓉。缥缈宝楼林壑中,晴岚暖霭霏帘栊。

三年不蹋虎溪路,梦礼大士青莲宫。风景既不殊,山川宛如昨。

为问鸱夷舟,何似支硎鹤。安得相从访二公,醉蹑丹梯倚寥廓。

山崖乳,兰芷芳,临溪采撷烦寄将。相思引领天一方,载歌招隐为报章。

重来握手成大笑,杨柳花飞春笋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送别友人归乡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友情的眷恋。

开篇用"春草""春潮""落红"等意象勾勒出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友人乘着小船随东风离去,画面清新又带点离别的惆怅。接着诗人想象友人归途中的景象——"雉鸣苦竹冈"(野鸡在竹林鸣叫)、"离情黯烟树"(离愁像烟雾中的树影般朦胧),用声音和光影传递出淡淡的忧伤。

随后诗人用夸张手法描绘友人故乡穹窿山的壮丽景色:山峰高耸入云,湖面像镜子般倒映着金色荷花,云雾缭绕的楼阁若隐若现。这里"金芙蓉"的比喻既写实又梦幻,把平常的荷花写出了仙气。

诗中提到"三年不蹋虎溪路",透露出诗人对友人隐居之地的向往。他把友人的归乡比作范蠡(鸱夷子皮)泛舟和支硎山仙鹤高飞,用历史典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羡慕。最后以"醉蹑丹梯倚寥廓"的豪迈想象,展现诗人渴望与友人同游的愿望。

结尾处笔锋一转,变得生活化:采兰芷寄相思,相约重逢时大笑,看杨柳飞花、春笋生长。这些日常细节让诗意回归朴实,把深厚的友情落在"一起看春天变化"这样具体的期待上。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动画:开始是春江送别的长镜头,中间切换到友人故乡的山水画卷,最后定格在采药、书信、重逢的特写。诗人把离别写得既不悲伤也不浮夸,而是充满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祝福,以及"下次见面分享见闻"的温暖约定。

袁华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