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杂感诗

直木风摧秋败兰,闲观庭际可长欢。
屈原溺水伍员死,孤洁由来独立难。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正直的人往往活得艰难。

前两句用自然现象打比方:笔直的树木容易被狂风吹断,秋天的兰花总会凋零。诗人看着院子里的景象,感叹这些美好的事物都难以长久。这里用"直木"和"秋兰"象征品格高洁的人。

后两句举了两个历史人物的例子:屈原投江、伍子胥被杀,他们都是因为太正直而遭遇不幸。最后一句点明主题:自古以来,那些保持清白、不肯随波逐流的人,往往要独自面对各种困难。

整首诗就像在和我们聊天:你看啊,院子里笔直的树总是先被风吹倒,秋天最美的兰花也最早凋谢。想想屈原和伍子胥,做人太正直清白,往往就要吃苦头啊。诗人没有说教,只是用这些常见的景象和历史故事,让我们自己体会到:坚持原则虽然艰难,但这份坚持本身就很可贵。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