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题

晴日开长至,招欢池馆中。
欣逢梅蕊发,赏趁菊花丛。
乐事兼文酒,偕游杂冠童。
言寻莲社会,远蹑竹林踪。
放诞同咸籍,清谈过浑戎。
行觞严赏罚,坐隐决雌雄。
有约言终践,幽期月再逢。
偷閒閒便得,发兴兴难穷。
大化如翻轴,浮生似转蓬。
及时须作乐,此会莫教空。
况有邮诗约,相期雅兴浓。
格随苏李古,体任柏梁工。
大雅沦亡久,新声耳目同。
南园无旧泽,文献绝流风。
任此狂澜日,宜争砥柱功。
倒戈甘钝器,拔帜让群公。
敏捷推年少,濡迟任老翁。
且宽金谷罚,传览待诗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文人雅士在晴朗日子里聚会赏景、饮酒赋诗的欢乐场景,充满闲适洒脱的生活情趣,同时暗含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前半部分(开头到"发兴兴难穷")像一幅动态的文人雅集图: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大家在池边馆舍聚会,赏梅花、观秋菊,既有美酒助兴,又有老幼同乐。他们效仿古代莲社高僧和竹林七贤的洒脱,不拘礼节地谈天说地,行酒令、下围棋,约定下次月圆时再聚。这里"偷閒閒便得"特别生动——真正的闲适是随时都能享受当下的心境。

中间部分("大化如翻轴"到"新声耳目同")笔锋一转,用"翻动的织布机"和"飘飞的蓬草"比喻人生无常。诗人呼吁要及时行乐,但更深层是想通过诗文创作("邮诗约")来延续高雅传统。他提到要学习汉代苏武李陵的古朴诗风、模仿柏梁台的联句形式,暗示对当下文风浮华的不满。

结尾部分("南园无旧泽"到最后)流露出文化传承的忧思。诗人感叹昔日文坛盛景不再("南园"指南宋文人聚会地),像面对洪水般的文化颓势,却幽默地自比"钝器"甘愿认输,把展现才华的机会让给年轻人。最后以轻松口吻说"金谷罚"(晋代石崇宴客作诗不成罚酒三斗的典故)不必太严格,等着看大家寄来的诗作就好,既保持文人风骨又不失豁达。

全诗魅力在于:把寻常聚会写得生机盎然(如"梅蕊发""菊花丛"的鲜亮色彩),在及时行乐的表象下藏着文人的社会责任感,最后用自嘲化解沉重,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精神境界。诗中"放诞同咸籍"(像西晋阮咸般不拘礼法)、"竹林踪"(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等典故的化用,自然融入生活场景,毫无掉书袋的晦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