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台

石几朝朝立鹭鸶,苔檐露折野棠枝。
荒台千尺非无意,不与旁人再下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却富有生机的钓鱼台景象,通过自然景物传递出隐士的孤高心境。

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钓鱼台的日常:石台上每天都有鹭鸶站立,苔藓覆盖的屋檐下野棠枝被露水压弯。这些细节让荒废的钓鱼台显得宁静而充满野趣,鹭鸶和野棠都是清高脱俗的象征。

后两句是点睛之笔:钓鱼台建得这么高并非没有原因,它就像不愿轻易放下钓线的隐士,暗喻着诗人不愿随波逐流、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不下丝"既指不轻易垂钓,也暗指不轻易向权贵低头。

全诗妙在把钓鱼台拟人化,通过"台高不下钓"这个独特视角,把常见的隐逸主题写得新颖别致。不需要直接说"我很清高",而是让一座石台代替自己说话,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