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界为金退庵亡国后隐居不仕之节义征诗限韵,赋此二首以应 其二 (2011)
日暮王城易帜时,填胸孤愤几人知。
清高允继前贤轨,忠义堪为后世师。
雷火毁碑神有怒⑴,松篁护墓志长持。
儒门正气撑天地,不尽光芒史册垂。
清高允继前贤轨,忠义堪为后世师。
雷火毁碑神有怒⑴,松篁护墓志长持。
儒门正气撑天地,不尽光芒史册垂。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韩国历史上一位叫金退庵的学者在国家灭亡后选择隐居、坚守气节的故事。诗人用简单有力的语言赞美了他的品格。
前两句描绘了国家灭亡时的场景:黄昏时分王城的旗帜被更换(政权更迭),金退庵心中充满孤独悲愤,但很少有人能理解他。这里用"填胸孤愤"四个字生动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痛苦。
中间四句是核心赞美: - 他的清高品格继承了古代贤人的传统 - 他的忠诚义气值得后世学习 - 连雷电都愤怒地劈碎了石碑(暗示上天都认可他的气节) - 墓旁的松竹常年守护,象征他的志向永不改变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儒家正气支撑着天地,金退庵的光芒永远闪耀在史册中。诗人用"撑天地"这样宏大的比喻,强调这种精神力量的伟大。
全诗通过黄昏易帜、雷劈石碑、松竹守墓等鲜明意象,塑造了一个在国家危难时坚守气节的儒者形象。语言简洁但情感浓烈,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作者对忠义精神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