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五首 其一

天上旌旗卷暮寒,人间鼓角送悲酸。
瑶池落日回青鸟,月殿浮云掩素鸾。
杨柳渐稀秋(一作风)瑟瑟,芙蓉已老露漙漙。
砧声苦近南邻客,寥落羁怀强自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傍晚的萧瑟画面,通过自然景物和人间声响的对比,传递出诗人孤独漂泊的愁绪。

前两句用"天上旌旗"和"人间鼓角"形成宏大与渺小的对比:暮色中飘动的云彩像战旗,人间的号角声却透着悲凉。这里用军事意象暗示人世动荡,为全诗奠定苍凉基调。

中间四句用神话意象和自然景物写秋意渐浓:瑶池(仙境)的落日中青鸟盘旋,月宫被浮云遮蔽,这些仙家景象都蒙上阴影;杨柳凋零、荷花枯萎、寒露凝结,这些具体景物生动呈现了深秋的衰败感。

最后两句落到现实:隔壁传来的捣衣声(砧声)让漂泊的诗人更觉孤寂,只能勉强自我安慰。"苦"字点明声音带来的煎熬,"强自宽"则透露出无奈中的挣扎,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强忍愁绪的复杂心境。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天空到人间,从仙境到现实,最终聚焦在一个听着捣衣声独坐的旅人身上。通过层层递进的景物描写,让读者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秋天带给人的那种挥之不去的寂寥与哀愁。

傅若金

傅若金(1303—1342) 字与砺,一字汝砺,元代新喻官塘(今江西新余市渝水区下村镇塘里村)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傅若金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 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