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墓二首 其一

露冷芦洲楚水平,荒坟三尺近甘城。
当年不进王孙饭,千古谁知漂母名(自注:甘罗城,在墓东。)。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漂母的普通洗衣妇的故事。诗人路过她的坟墓时,感慨万千。

前两句写景:芦苇丛生的水边露水冰凉,楚地的水面平静无波,一座荒凉的坟墓就在甘罗城附近。这里用"冷"和"荒"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暗示时间流逝、物是人非。

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当年要不是漂母给落魄的韩信送饭吃,谁会记得一个洗衣妇的名字呢?这里用"王孙"指代韩信,突出了漂母帮助的对象身份悬殊。诗人通过这个对比,赞美了漂母的善良品德——她不计较对方身份,纯粹出于善心帮助他人。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诗人没有直接夸漂母多伟大,而是通过"荒坟"与"千古留名"的对比,让读者自己感受到:真正的美德不会被时间埋没。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的善举,只要发自真心,也能流芳百世。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让诗歌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人情味。

俞德邻

俞德邻(1232~1293)字宗大,自号太玉山人,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