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炎夏日里,诗人在凉棚下乘凉的惬意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传递出夏日独有的清凉与诗意。
前两句直接点出天气的酷热:太阳像火一样炙烤着天空,中午的书斋热得像蒸笼。这种夸张的比喻让读者立刻感受到盛夏的闷热难耐。
接着笔锋一转,诗人开始描写搭建凉棚的过程:横着搭起竹架,茂密的树叶很快铺满棚顶,把小窗都遮进了绿荫里。这里用"旋排"和"移在"两个动词,生动展现了凉棚快速搭建好的过程,也暗示了荫凉的来之不易。
五六句写出了诗人的矛盾心理:明知道茂密的枝叶会遮挡新月,但还是高兴它能带来凉风。这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取舍,反而增添了生活趣味。
最后两句是全诗精华:凉棚不仅带来了身体上的凉爽,更带来了心灵上的诗意。听着蝉鸣直到夕阳西下,这种简单的快乐,正是诗人向往的生活境界。一个"分"字用得巧妙,仿佛清凉是可以分享的礼物。
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像一幅简单的水墨画,用最朴实的语言捕捉到了夏日纳凉的幸福瞬间。诗人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感受,把普通人避暑的日常场景,升华成了充满诗意的精神享受。
黄敏求
黄敏求,字叔敏,修水(今属江西)人。与郑会有唱和。《江湖后集》卷一三收有《横舟小稿》。今录诗二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