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声调曲 羽调曲 三
百川乃宗巨海。
众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迹。
四海合德尧臣。
朝阳栖于鸣凤。
灵畤牧于般麟。
云玉叶而五色。
月金波而两轮。
凉风迎时北狩。
小暑戒节南巡。
山无藏于紫玉。
地不爱于黄银。
虽南征而北怨。
实西畧而东宾。
既永清于四海。
终有庆于一人。
众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迹。
四海合德尧臣。
朝阳栖于鸣凤。
灵畤牧于般麟。
云玉叶而五色。
月金波而两轮。
凉风迎时北狩。
小暑戒节南巡。
山无藏于紫玉。
地不爱于黄银。
虽南征而北怨。
实西畧而东宾。
既永清于四海。
终有庆于一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天下太平、万物和谐的盛世图景,核心思想是赞美贤明君主的统治让四海归一、百姓安居乐业。全诗用大量自然意象和历史典故来传递这个主题,但我们可以用现代视角来理解:
1. 开篇用自然现象比喻治国理想
前四句说"百川归海、众星拱月",就像大禹治水后九州统一,尧帝的仁德让天下归心。这里用大自然的规律比喻明君治理下国家应有的秩序——就像水流大海、星辰环绕北极星那样自然和谐。
2. 用祥瑞征兆展现盛世气象
中间描写凤凰栖息、麒麟漫步、彩云明月等吉祥景象,这些在古代都是太平盛世的象征。特别提到"凉风迎时""小暑戒节",说明风调雨顺,连气候都配合君主的巡狩(视察),暗示统治者德政感动天地。
3. 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足
"山无藏宝""地不吝银"两句看似说山中珍宝任人取用,实际是比喻在好政策下,资源得到合理开发,百姓丰衣足食。后文提到虽然各地百姓偶尔有抱怨,但整体都自愿归顺("东宾"指东方部族主动臣服)。
4. 落脚于君民同庆
最后点明主题:天下长治久安("永清四海"),最终福泽汇聚于贤明君主一人身上。这里强调明君与百姓是相互成就的关系,治国有方自然赢得万民拥戴。
全诗就像一部文字版的"盛世纪录片",用瑰丽的自然画面和历史典故,展现理想中的治国蓝图。虽然表面歌颂君主,但核心传递的是中国人对"风调雨顺、政通人和"的社会理想,这种追求至今仍有共鸣。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