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园新雨移竹行
郊园四月新雨足,万木峥嵘惟欠竹。
慇勤移植雨三竿,便觉翛然远尘俗。
栖鸾鸣凤未敢希,拂石扫坛还可掬。
眼看捲地飘龙鳞,会见参天倚寒玉。
朱帘掩映留风声,绮疏参差穿月窟。
同与七贤结伴游,追忆二妃怀湘渎。
植杖恐作葛陂龙,钓璜难得渭水宿。
稍云无葆绿阴浓,笋穿节比在倏忽。
此中夷犹适真态,藜藿充肠贫不蹙。
莫叹人间有大嚼,得此轻彼过食肉。
慇勤移植雨三竿,便觉翛然远尘俗。
栖鸾鸣凤未敢希,拂石扫坛还可掬。
眼看捲地飘龙鳞,会见参天倚寒玉。
朱帘掩映留风声,绮疏参差穿月窟。
同与七贤结伴游,追忆二妃怀湘渎。
植杖恐作葛陂龙,钓璜难得渭水宿。
稍云无葆绿阴浓,笋穿节比在倏忽。
此中夷犹适真态,藜藿充肠贫不蹙。
莫叹人间有大嚼,得此轻彼过食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移竹的场景,通过竹子的生长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开头写郊园四月雨后,万物生机勃勃,唯独缺少竹子,于是作者精心移植了几竿新竹。竹子一栽下,立刻让人感到远离尘俗的清爽。竹子虽不像凤凰那样高贵,但可以用来拂石扫坛,实用又雅致。
接着,作者想象竹子未来的样子:竹叶如龙鳞般舒展,竹竿如寒玉般挺拔,风吹过时沙沙作响,月光透过竹影斑驳洒落。竹子让人联想到古代隐士"竹林七贤"的潇洒,也让人想起湘江边思念舜帝的娥皇、女英(二妃)的哀愁。
作者担心竹子长得太快,像传说中的葛陂龙一样化龙飞走;又感叹像姜太公钓到玉璜那样的机遇难以遇到。但竹子终将茂盛成荫,竹笋也会迅速生长。在这片竹林中,作者感到自在满足,即使粗茶淡饭也不觉得贫苦。
最后,作者劝慰人们不要贪图世俗的富贵("大嚼"指大吃大喝),有了竹子的清雅,胜过整天吃肉。整首诗借竹言志,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