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日至头围①

山村羯鼓与饧箫,旅馆黄昏破寂寥。
邀月樽前春漫漫,试灯风里雨潇潇。
近年飘泊如浮梗,半夜喧腾又上潮。
行李匆匆正月半,可怜今夕是元宵(施懿琳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在元宵节夜晚的孤独与热闹交织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写山村旅馆的元宵节氛围:远处传来欢快的鼓声和悠扬的箫声(羯鼓是古代乐器,饧箫指卖糖人吹的箫),打破了黄昏旅馆的寂静。这里用声音的对比,突显了热闹与孤独的反差。

中间四句形成巧妙对比:诗人独自饮酒赏月,感觉春天漫长难熬;而外面张灯结彩的节日景象中,却下着潇潇春雨。这种内外反差,就像诗人近年漂泊不定的生活(浮梗指随波逐流的树枝),又像半夜突然涨起的潮水般喧闹起伏。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匆匆赶路的行李(指旅途)提醒着这是正月十五,本该团圆的元宵佳节,却只能在异乡独自度过。"可怜"二字透露出深深的无奈和伤感。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用热闹的节日景象反衬孤独,用春天的漫长对比人生的短暂漂泊,让读者感受到节日里异乡游子那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寂寥心境。雨中的元宵灯火、旅馆的孤灯、远方的乐声,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令人共鸣的思乡场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