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太博挽词三首 其二

妙悟通群圣,微言刺六经。
千年遗此老,四海□先生。
文字空传迹,知闻谩敬名。
岂无房杜者,犹足致隆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对一位已故学者(刘太博)的悼念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逝者学问人品的敬仰,同时暗含对当时社会人才状况的感慨。

前四句写逝者的学问造诣:他像古代圣人一样能透彻理解经典("妙悟群圣"),能用精妙的语言解读六经("微言刺六经")。这样的人才千年难遇,本该是天下人敬仰的先生("四海□先生",缺字可能是"仰"或"尊")。

中间两句感慨现实:虽然他的著作文字还在流传("文字空传迹"),人们也都听说过他的名声("知闻谩敬名"),但真正的学问精神却难以传承。这里的"空""谩"二字透露出无奈。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难道现在就没有像房玄龄、杜如晦(唐朝著名贤相)那样的人才吗?只要有这样的人才,依然可以创造太平盛世。这既是对逝者的高度评价(将其比作房杜),也暗含对当世缺乏真正人才的隐忧。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逝者的卓越与现实的遗憾交织在一起,既有对知识分子的真诚礼赞,又包含深刻的社会观察,语言质朴却意味深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