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日出景象,充满神话色彩和磅礴气势。
前两句"烛龙双炬破南荒,散作峰头万叠光"用神话中的烛龙来比喻初升的太阳。烛龙是传说中能照亮天地的神龙,诗人想象它睁开双眼(双炬)驱散了南方的黑暗,阳光像无数道光束洒落在群山峰顶。这里用"破"字特别有力,显示出阳光冲破黑暗的震撼力量。
后两句"纵有天鸡君莫听,不烦红日起扶桑"用了另一个神话典故。天鸡是传说中报晓的神鸟,扶桑是太阳升起的神树。诗人说:就算没有天鸡报晓也没关系,因为灿烂的朝阳根本不需要谁来提醒,它自己就会从扶桑树那边升起。这里透露出一种豪迈的气概,说明大自然的壮美不需要任何陪衬。
整首诗把日出景象写得气吞山河,通过神话意象让普通的自然景观变得神奇壮观。诗人用"烛龙""天鸡"这些神话元素,不是要讲神话故事,而是为了突出日出的震撼效果。最后两句尤其精彩,用"不烦"这个口语化的词,在雄浑中带着几分潇洒,好像在说:看啊,太阳就是这么霸气,根本不在乎有没有人迎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