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制举人呈同舍诸公二首 其二

早岁同科止六人,中年零落半埃尘。
却将旧学收新进,几误今生是后身。
肮脏别都遗老骥,沉埋秘府愧潜鳞⑴。
怜君尚胜刘蕡在,白首诸侯呼上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中年时的失落与自嘲。

前四句像在和老同学聊天:年轻时一起中举的六个人,如今一半已经离世。自己虽然还在用过去的学问教导新人,却感觉这辈子好像活错了时代,像个转世投胎都没投对的人。这里用"后身"(转世)的比喻,幽默中带着苦涩。

五六句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自己像一匹老马被遗忘在旧都城,又像一条鱼被埋没在深宫档案堆里,憋屈得很。"肮脏"是形容老马瘦骨嶙峋的样子,"潜鳞"指代不得志的才士。

最后突然转折:不过比起刘蕡(唐代因直言被贬的才子)的遭遇,你现在还算幸运,至少老了还能当个受人尊敬的幕僚。这既是安慰朋友,也是自我安慰,透露出在逆境中寻找慰藉的智慧。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家常话写深刻感受,把中年危机、怀才不遇这些沉重话题,说得既接地气又耐人寻味。特别是"几误今生是后身"这种自嘲,让人会心一笑的同时又心生共鸣。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