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人看到燕子双飞时的伤感心情,用日常生活中的小场景表达了深刻的孤独感。
前两句写主人公因为怜惜归巢的燕子而特意开门,夕阳下木棉花的红色让他格外伤心。这里"斜日红棉"的红色既是实景描写,又暗示着内心的伤痛,"断魂"二字直接点出悲伤的程度。
后两句通过燕子成双与人的孤独形成强烈对比:燕子都是成双成对,而人却形单影只。最后一句用问句形式,表达了这种孤独感在黄昏时分尤为强烈,不知道还要独自度过多少个这样惆怅的黄昏。
全诗妙在:
1. 用开门的日常动作带出情感
2. 借燕子双飞反衬人的孤独
3. 把无形的愁绪寄托在可见的夕阳、红棉上
4. 结尾的问句让惆怅感更绵长
这种通过小事物抒写大情感的手法,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生活中那些细微却深刻的孤独时刻。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