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中梁山

路入梁州如砥平,登高远目更增明。
霜清木落千山瘦,潦尽江空一水横。
岁稳未宽忧国志,时危转切望乡情。
英雄千载与王地,孺子堪怜此曳兵。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中梁山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刻画,又融入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前四句写景:开篇说通往梁州的路平坦如磨刀石,登高远望视野格外开阔。接着用"霜清木落"点明深秋时节,树叶凋零后群山显得清瘦,雨季后江水退去,河床空阔,只剩一道水流横贯其中。这两句用"瘦"和"横"字精准捕捉了秋冬之交的萧瑟景象。

后四句抒情:虽然年成平稳,但作者忧国之心丝毫未减;时局动荡反而加深了思乡之情。最后发出感慨:千百年来多少英雄在此争霸,而如今看到的却是疲惫不堪的士兵("曳兵"指拖着兵器败退),令人心生怜悯。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明明登上的是历史上英雄辈出的战略要地,眼前却只有萧条的自然与颓败的军队,这种今昔对比强烈凸显了作者对国运的忧虑。写景时用"瘦山""空江"暗喻国力衰微,抒情时将个人乡愁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展现了中国文人"家国一体"的传统情怀。

李儒用

宋平江府人,字仲秉,号练溪。宁宗嘉泰二年进士。长于《春秋》。朱熹帅长沙时,与邑人吴雄同受业于门,往复辨难。有《理致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