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的核心是鼓励年轻人积极进取、报效国家。
前两句用历史典故打比方:自古以来,那些考中科举的精英们,哪怕出身普通("布衣徒步"指穿粗布衣服、步行赶考的寒门学子),最终也能成为国家重臣("公卿")。这里用古代成功案例告诉读者——英雄不问出处,努力就有机会。
后两句直接点明现实意义:现在朝廷("庙堂"指政府)急需人才,正等着你们("诸君"指即将参加科举的学子们)拿出治国安邦的策略("策治平")。诗人把个人奋斗和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既表达了期许,也暗示了时代机遇——国家求贤若渴,正是年轻人施展抱负的好时机。
全诗像一位长辈的暖心鼓励:别担心出身,过去有人成功过;现在国家需要你们,大胆去闯吧!短短四句,既有历史纵深感,又有现实号召力,激励人抓住机遇、实现价值。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