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泖中潮音阁眺望有怀

峰头云气昼冥冥,蜡屐凭高试一停。
湖面日翻荒岸白,海门天入乱山青。
孤帆是处随渔网,长笛何人起鹭灯?
谷水昆阴俱在眼,可怜二陆久凋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高远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赞叹和对往昔人物的怀念。

开头两句写登高时的景象:山顶云雾缭绕,白天也显得昏暗,作者穿着登山木鞋,在高处停下脚步。这里用"蜡屐"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登山者的形象。

中间四句是远眺的壮阔画面:阳光下的湖岸泛着白光,入海口处的天空与起伏的青山相接。孤零零的渔船随处漂泊,与渔网为伴,不知是谁在夜晚吹起长笛,惊飞了栖息的白鹭。这些画面既有白天也有夜晚,通过"日翻"和"鹭灯"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转。

最后两句转向怀古:眼前能看到谷水和昆山,可惜当年居住在这里的陆机、陆云兄弟(西晋著名文学家)早已逝去。这里的"二陆"既指具体人物,也象征着那个文化昌盛的时代已经远去。

全诗通过空间上的由近及远(从山顶到湖面、海门),时间上的由昼至夜,再到历史长河的跨越,将眼前景与心中情完美融合。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种"风景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让壮丽的自然景色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愁。

0